
禾邻社和ME一起做公益
今天想和小伙伴们正式分享一个禾邻社正在开展的项目。今年3月,禾邻社的“乡土点亮童年”项目入围了第八届“我决定民生爱的力量-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简称“ME创新计划”)。这项计划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携手中国民生银行共同发起,旨在关注和支持公益领域的创新实践及社会影响力营造。通过资助有发展潜力及社会影响力的组织及项目,带动更多机构发现并解决社会问题。4月,禾邻社的“乡土点亮童年”项目入选得到资助。禾邻社终于实现了和ME一起做公益的愿望!虽然这篇项目官宣姗姗来迟,但我们诚意满满地带你深入了解项目的来龙去脉,后续还会每月跟进推送项目进展。
“乡土点亮童年”源起

大家也许好奇“乡土点亮童年”是一个怎样的公益创新项目?它将如何支持乡村的教育工作?它的创新性体现在哪里?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要做乡村的文化教育创新。一切源于我们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禾邻社建立之初就是以建立人、自然和本土文化之间的链接为使命,通过培育人和社区的创造力,推动本土文化更新发展。这个理念不仅适用于城市,也适用于乡村。
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中国社会在快速现代化的过程中,城市获得的资源远远超过乡村,城市和乡村在各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为了实现城乡协调均衡发展,中央政府在2018年推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彼时,我们已经在思考如何利用机构多年来深耕儿童美育领域的经验优势为振兴乡村的文化教育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乡村的时候,便发现虽然很多乡村地区虽然坐拥丰厚的自然和传统文化资源,却无法将之转化成能为现代社会所用的文化教育资源,也就是说本地文化缺乏自我更新、创造性传承的能力。这一问题的后果就是乡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除了义务教育之外,他们接触到的文化教育内容要么缺失,要么基于城市生活创造,这些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现实脱节。诚然,一些乡村地区还留存着城市中已经消失的传统文化,但是,一方面这些传统文化随着上一代人的老去日渐式微;另一方面,古老的文化最初并非为儿童而创,因此很难适应现代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而孩子精神世界的成长发育何等重要!精神上的营养不良将导致他们长大后,因缺乏对本地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从而使个人发展受限。

于是,我们决定以儿童为服务对象介入乡村的文化更新,推动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诚然,现状的形成非一日之寒,但我们愿意匍匐大地,慢慢前进。因为我们深知,儿童的教育、文化的创造,来不得急功近利,来不得随随便便。虽然,禾邻社只是一个小小的公益组织,但近几年我们一直把工作聚焦在帮助乡村发展文教事业的广大目标上。我们在云南玉龙县、贵州榕江县分别开展自然美育和文化美育工作,一路上经历了困难挫折,也获得了支持和荣誉。前期的探索尝试,让我们对深入乡村地区开展文化教育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激情。也许是这份执着和热诚,让禾邻社的“乡土点亮童年”项目幸运地得到了“ME创新计划”的资助。感谢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和中国民生银行给予我们项目的认同。我们深知这又是一次以儿童为中心践行乡村文化创新的珍贵机会,需要我们全力以赴仔细挖掘乡村的文化资源,一点一滴地丰富乡村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帮助乡村逐渐复兴。
如何点亮乡村的童年?

现在可以来说说我们打算如何点亮乡村孩子的童年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通过研究梳理本地的自然和传统文化资源,从中提取合适的元素转化为文教内容。这些内容的形式可以是绘本、课程、研学活动、儿童剧等,但都具有当地特色又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我们相信扎根于本地的文教内容可以滋养乡村孩子的内心成长。接下来就是如何转化更新本地文化的工作了。由于乡村的内生创造力不足,所以我们采用外部专业人员与本地力量联合共创的方式再造本地文化。而共创的过程,不仅促进城乡人才交流,也可以培育本地文教人才。
“乡土点亮童年”项目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实施地域,因为我们先前几年已经在广西完成了项目的第一阶段。2021-2022年,广西接力出版社连续出版了“中国民间想象力图画书系列”5本原创绘本《最后的百鸟羽衣》、《长发妹的秘密》、《神奇的壮锦》、《一起来过三月三》、《巴咕和神象山》。这一系列绘本大胆改编了广西的经典民间故事或民俗传说,将比如喀斯特地形地貌、崇左花山岩画、三月三民俗,国家级非遗壮锦等广西的自然景观、人文风俗融入书中。而这系列绘本深入广西的采风创作是由禾邻社组织策划的,禾邻社创始人卢璐也是绘本《最后的百鸟羽衣》的故事作者。广西主题系列绘本的问世是我们对本地文化转化创造的一次厚积薄发。结果超乎我们的预期,这些绘本不仅获奖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喜欢看这些绘本。2023年3月,在广西群众艺术馆举办的“绘美八桂”广西民族绘本画展上,我们发现孩子们七嘴八舌无比投入地想了解关于绘本故事的一切。

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深入广西乡村地区参与本地文化再创造的决心。项目的第二阶段,即目前阶段,“ME创新计划”资助我们开展三大活动:基于广西本地自然和文化遗产开发课程及课程的实施应用、儿童剧在地共创和演出、到本地的研学活动。而这一阶段的项目核心实施点在崇左。因为崇左的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绘本故事《最后的百鸟羽衣》的灵感源头,而儿童剧将从这个绘本故事中孕育而出。崇左的亚热带雨林既是鸟类的天堂,也是孩子们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的胜地。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我们将在崇左实施上述三项活动。同样,我们将采用外部的艺术家与本地专家艺人联合共创的方式生产三大活动的内容。
憧憬乡村的未来

站在第二阶段的开端,我们无法抑制对未来的憧憬,那么多的文化遗产可以让学习内容变得丰富有趣吧?心心念念的儿童剧会不会成为喀斯特山地中的一道风景?在原始雨林现场观察动植物的状态,孩子们应该很兴奋吧?我们和一群有趣的艺术家的到来会给崇左带来什么改变?等明年7月第二阶段完成后,我们应该可以进入第三阶段了。届时,我们的绘本、课程、儿童剧应该融入当地孩子的生活了吧,外地孩子到崇左研学的活动已经稳定开展了吧!想到可以做那么多有趣的、新颖的、公益的事情,我们不禁思绪飞扬……
从最初到现在,以儿童为中心进行文化的创造转化和创新运用是我们的小小信念。中国的广袤乡村存在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遗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这些遗产的内涵为教育所用的同时,也构成了对本地文化的宣传推广,这将为乡村文旅发展带来新机遇,激发乡村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乡土点亮童年”是促进乡村教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新探索。在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尝试也许可以助力一些乡村地区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当然,我们的力量微小,但是,我们希望能够起到针灸点穴的功效。最后,希望关注公益和文艺、儿童教育、乡村建设的你,与我们一起见证,更多的乡村孩子被家乡的文化所滋养,建立对家乡真正的认同与热爱!特此感谢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以及中国民生银行对禾邻美育的支持与关爱,让我们一起携手将公益创新进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