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育课-滇金丝猴的秘密》课程由大华银行(中国)资助,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提供支持,以及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西分局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维西中心完小协助。
课程主题 | 课程内容 |
滇金丝猴及其家庭 2课时 | 从《滇金丝猴小不点儿》绘本图文阅读及其它滇金丝猴相关的科普信息,帮助小朋友了解滇金丝猴。通过一些绘画技巧的学习,帮助小朋友画出滇金丝猴。 |
滇金丝猴的生活 2课时 | 围绕滇金丝猴的生活中的食和住的角度,有针对性地阅读绘本后,尝试用不同材料创作滇金丝猴的生活环境, |
滇金丝猴生存的环境, 以及其与人和环境的关系 4课时 (含1节衍生课时) | 学习了解滇金丝猴居住的大环境,包括海拔高度、自然保护区等,通过创作表述自己对动物、人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 |
《寻找我的想象世界》由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阅林计划资助支持,由绘本创作者、绘本阅读推广人、教育专家(资深教师)构成研发小组,基于已有出版绘本中国民间想象力系列之《找金鸡》开发而成。
主题阅读3课时,以《找金鸡》绘本图文阅读帮助小朋友们理解背后的地理和文化知识,引导小朋友们思考心理、情绪的变化,提升感受力;
衍生阅读4课时,围绕古今中外的自然物候、历史传说、风俗手工艺等文化针对性地通过阅读体会背后的文化意涵以及自我探索;
主题阅读衍生创作3课时,作为选修部分鼓励孩子将阅读后的感想和思考落于听觉、视觉化的呈现。
《自然神话美育课之岩画的故事》由禾邻社的课研团队联合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非遗保护团队共同研发,从已有出版绘本中国民间想象力系列之《巴咕和神象山》中汲取美育元素,将广西的的自然景观、人文风俗融入其中。
主题阅读1课时:
以《巴咕和神象山》绘本图文阅读帮助小朋友们理解背后的地理和文化知识,引导小朋友们思考故事发展中角色的动机和关系,感受画面对于角色心理状态的表达。
主题阅读创作2课时:
从绘本阅读理解出发,引导孩子们通过神话故事推想先祖和自然的相处方式,了解并尝试应用岩画材料/形式进行创作。
衍生文化2课时:
学习了解广西的植物染和拓印、剪纸非遗技艺,并尝试自主创作。
《自然神话美育课之亚热带季雨林的秘密》由禾邻社的课研团队联合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非遗保护团队共同研发,从已有出版绘本中国民间想象力系列之《最后的百鸟羽衣》中汲取美育元素,将广西的的自然景观、人文风俗融入其中。
主题阅读1课时:
以《最后的百鸟羽衣》绘本图文阅读帮助小朋友们理解背后的地理和文化知识,引导小朋友们思考故事发展中角色的动机和关系,感受画面对于角色心理状态的表达。
主题阅读创作2课时:
从绘本阅读理解出发,训练信息的逻辑性梳理,提炼故事发展的前因后果,思考自己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衍生文化2课时:
学习了解植物染的千年文化及简单技法、布料剪贴,并尝试自主创作。
很久很久以前,大山里的森林由一群猴子守护。村里的老人说,猴子保护森林,大家都能安居乐业。有一天,从山的另一边来了一群人,他们端着猎枪,赶走了猴群,还把森林据为己有。猴群离开前,猴长老留下一份卷轴,把它藏了起来。猴群离开后,河床干涸,森林消失,人们生活越发艰难。为了往日快乐,人们决定寻找猴群。大家日夜搜寻,终于在一个僻静的山洞里发现了卷轴......卷轴说了什么?猴群回来了吗?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这套课程中。
丽江老君山滇金丝猴自然中心 ©老君山保护中心
本课程由UOB大华银行资助,云南丽江市老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艺术家李纤禹、姚蔚、李铭钰,禾邻社联合创作。课程于2021年10月25日至11月2日在丽江老君山保护中心共创营期间产出。
普普通通的一天,小米被卷入了一场大冒险。通过小米的12个奇遇带领同学畅游中国古代建筑,对谈历史名人,亲历神话传说,在故事中培养传统文化精神,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本课程在艺术家亲亲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会从材质、整理、加工、组合等过程里了解拼贴的艺术魅力,拓宽学生对与表达方式的认知,提升审美素养和观念,最终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拼贴艺术作品。
本课程在艺术家对拓印这种艺术形式的实践和理解基础上,通过理论学习、探究实验、创作分享等教学活动,从拓印基础、自然物拓印、拓印写生、拓印纸书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展示了拓印艺术具有亲和力、包容力的持久魅力。
普普通通的一天,小米被卷入了一场大冒险。通过小米的12个奇遇带领同学畅游中国古代建筑,对谈历史名人,亲历神话传说,在故事中培养传统文化精神,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Copyright ©2021 上海浦东新区禾邻社区艺术促进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1028856号